types of eczema

出濕疹原因是甚麼?看圖認清你係邊類濕疹、教你舒緩濕疹

濕疹是皮膚炎症性疾病的一個泛稱或統稱,並非單獨的一個疾病,濕疹往往會導致癢、皮膚乾燥、皮疹、鱗狀斑塊、水泡和皮膚感染。濕疹有7種不同類型包括:異位性皮炎、接觸性皮炎、神經性皮炎,汗皰疹、錢幣狀濕疹、脂溢性濕疹以及淤積性濕疹。

文章內容

根據香港過敏協會的資料顯示,幾乎每五個香港人,就會有一個在不同時期患上濕疹。如果不及時治療,往往會因瘙癢難耐導致生活質量下降,並引致患者心情抑鬱和焦慮。

2018年,香港就曾發生過一起因濕疹而引起的倫常悲劇,一名剛大學畢業的女生,用利刀刺殺父母後自殺,遺書內容透露,乃因長期受濕疹困擾,痛不欲生。今天我們就帶大家了解什麼是濕疹,濕疹常用的治療方式,以及日常護理的要點。

濕疹種類

異位性皮膚炎(特應性皮炎):

圖片來自 National Eczema Association
圖片來自 National Eczema Association

一種最常見的濕疹類型,多見於兒童,但也可能出現在任何年齡階段,症狀的嚴重程度以及發病部位通常因人而異。

在嬰幼兒群體中,濕疹主要出現在臉頰以及手臂和腿的外表面,較少見於背部、腹部和胸部。患有濕疹的兒童、青少年和成人最常受影響的部位,則主要集中在膝蓋後部、肘部內側和頸後部。特應性皮炎發病機制複雜,通常被認為與遺傳、體內免疫功能的失調、環境因素等等有關。

接觸性皮炎

圖片來自 National Eczema Association

指的是皮膚因與某種物質直接接觸而產生的皮膚炎症。皮疹僅見於與物質接觸的皮膚區域,但病情發展嚴重時,也會蔓延到皮膚較厚或與物質接觸較少的地方。

引起接觸性皮膚炎的物質可能為過敏原或是刺激性物質,前者與患者的體質有關,因與過敏原發生了接觸,從而引發了皮膚炎。後者則是由慢性或急性刺激造成,例如接觸了清潔劑、染髮劑等等刺激性物質。

神經性皮炎:

圖片來自 National Eczema Association

也稱為慢性單純性苔蘚,是以陣發性皮膚癢和皮膚苔蘚化為特徵的慢性皮膚炎。

皮疹可能出現在頸部、手腕、前臂、腿部以及肛門周圍。壓力、緊身衣物(尤其是羊毛或合成纖維製成的衣服)、蟲咬、神經損傷和皮膚乾燥等都可能引發神經性皮炎。

汗皰疹(出汗不良性濕疹):

圖片來自 National Eczema Association

又名汗疱疹,好發於手掌、腳掌、手指或腳趾邊緣,并可能會引起灼燒感、皮疹和水泡。

通常與皮膚接觸到致敏原或是刺激性物質,如某些金屬特別是鈷和鎳,或一些香料、洗衣液、清潔劑等等有關。另外,手汗腳汗較多,需要長時間戴乳膠手套,或工作時需經常弄濕雙手,亦有機會誘發汗疱疹。

錢幣狀濕疹

圖片來自 National Eczema Association

也稱為錢幣狀皮炎,患者會出現圓形或紅色斑塊,其上可發生丘疹、水泡、輕度糜爛、滲出、結痂,常見於四肢如手背、前臂、小腿等位置。

觸發因素可能與皮膚非常乾燥或敏感,以及昆蟲叮咬、擦傷或化學燒傷造成的皮膚創傷等等有關。

脂溢性皮炎:

圖片來自 National Eczema Association

通常好發於皮脂腺豐富的區域,如上背部、鼻子和頭皮。可能會導致的症狀包括出現鱗屑,片狀皮屑,癢以及潮紅。

發病原因可能與皮脂腺分泌功能絮亂,造成皮脂排出過多,馬拉色菌增多堆積在皮膚上有關,其次,體內免疫功能的失調、荷爾蒙變化等等亦有機會誘發脂溢性皮炎。

淤積性濕疹:

圖片來自 National Eczema Association

淤積性濕疹,也稱為重力性皮炎、靜脈性濕疹和靜脈淤血性皮炎,是一種導致下肢慢性潮紅、鱗屑、癢和腫脹的皮膚炎症,常有深褐色皮膚色素沉積,易發於靜脈曲張和水腫患者。

濕疹常用的治療方式

外用藥膏:

濕疹發作除了使用潤膚霜外,醫生會視乎患者情況的嚴重程度來決定處方非類固醇藥或類固醇藥膏。

而最常用的處方外用類固醇藥膏,根據效力通常會分為四類:

低效皮質類固醇,例如氫化可的松 hydrocortisone

中等效力的皮質類固醇,例如甲基潑尼松龍methylprednisolone 和曲安西龍triamcinolone

高效皮質類固醇,例如倍他米松betamethasone和莫米松mometasone

超高效皮質類固醇,例如氯倍他索clobetasol

外用類固醇的選擇,取決於患者的年齡、濕疹的嚴重程度以及受影響的身體部位。通常來說,低效和中效的類固醇已足以預防濕疹。

此外,大多數人對於類固醇藥膏,最關心的一般還有所謂的適量塗抹,應該是要塗多少?

應該使用多少類固醇軟膏一般取決於受影響的皮膚面積有多大。而我們往往會用以1個“指尖”為單位用於描述所需的量。

1 FTU 即是沿著成人手指最後一段從管中擠出的藥膏或霜的量,大約是0.5克。

根據皮膚面積,建議使用量(以 FTU 為單位)一般為不多於:

近年來,非類固醇藥膏的選擇也愈來愈多,對減低濕疹反覆發作亦有著關鍵作用。如外用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topical calcineurin inhibitor是一種非類固醇藥物,通過阻止免疫系統的某些細胞“啟動”來發揮作用,從而預防濕疹症狀。

以及PDE4 抑制劑,磷酸二酯酶 4 (PDE4) 是一種在免疫系統細胞內產生不同炎症細胞因子的酶。阻斷 PDE-4 會阻礙幾種參與皮膚炎症的細胞因子的產生。

舒緩濕疹方法

濕裹療法:

主要用於年幼的孩子包裹整個身體,青少年可以用在四肢上,用濕紗布包裹著濕疹位置,防止皮膚水分流失,也有助吸收藥膏及減少抓癢。

濕敷最好在沐浴、保濕和塗抹藥物後進行。使用乾淨的、最好是白色的棉質衣服、棉質包裹敷料或卷狀紗布作為濕層,使用睡衣或運動服作為乾層。如果濕疹出現在腳和/或手上,可以使用棉質手套或襪子作為濕層,使用乙烯基手套或食品級保鮮膜作為乾層。

此法需要有耐性,仔細學習包裹的技巧,以避免患者受細菌感染或著涼。

照光療法:

指用不同波長的紫外線(UV)光進行治療。它可以用於治療成人和兒童的多種形式的濕疹,並有助於減少癢和炎症。

光療通常用於治療全身(廣泛)的濕疹,或僅僅靠藥物改善,進度不佳的局部濕疹(例如手和腳)。用於治療濕疹的最常見光療類型是窄帶紫外線 B (NB-UVB) 光。

照光療法適合中度至嚴重濕疹患者,以局部調控皮膚的免疫反應。但這類治療往往需要花費頗多的時間(雖然單次療程很短,但每周需要進行數次治療),不是每個患者都合適。此外,期間亦需注意加強保濕,否則會引致皮膚乾燥,造成反效果。

 

口服類固醇:

在濕疹嚴重的情況下,醫生可能還會處方口服類固醇來控制炎症。然而這類藥物有嚴重的潛在副作用,故不能長期使用。

並且,由於“反彈效應”的比例,即有部分患者反映,當停止用藥時,濕疹症狀會復發,而且往往比過去更嚴重,因此醫生往往會審慎處方口服類固醇,或僅僅將之作為其他聯合療法的短期過渡。

口服免疫抑制劑:

雖然濕疹的確切原因尚不清楚,但目前醫學上認為免疫系統參與其中,是由於免疫系統反應過度並產生炎症,從而導致癢、紅斑等濕疹症狀出現。

口服免疫抑制劑,一般用於患有中度至重度濕疹的患者,幫助其控制或抑制免疫系統,以減緩濕疹症狀。傳統的口服免疫抑制包括:硫唑嘌呤Azathioprine、環孢素Cyclosporine、甲氨蝶呤 Methotrexate等等,而JAK抑制劑,則屬於新一代的免疫抑制劑,主要是通過劑能夠抑制JAK激酶,阻斷JAK-STAT信號通路,抑制濕疹中涉及的關鍵細胞因子的炎症效應。但這類治療可能會為內臟帶來潛在的副作用,因此需要進行定期血液監測。

處方注射生物制劑:

我們的免疫系統會產生某種類型的蛋白質,稱為白細胞介素(縮寫為 IL),可以幫助我們的身體抵抗有害的病毒和細菌。但對於患有炎症性皮膚疾病的人來說,免疫系統往往會過度反應,並觸發多餘的發炎反應,導致濕疹症狀。

處方注射生物制劑是一類新型的藥物,可以針對這些免疫系統產生的白細胞介素進行精確調控,以幫助患者緩解症狀。生物制劑也稱為生物製品,通常透過注射而不是口服途徑使用,並且要在醫師的監督下進行。

各種生物製劑在幫助控制濕疹症狀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然而,這些藥物仍然是相對新的,需要持續研究,以確保其長期效力和安全性。

日常護理的要點

保持皮膚潔淨:

每日洗澡或淋浴,使用溫水,避免使用過熱的水,以及避免長時間浸泡在水中。使用無香料、無皂基的潔膚劑,並輕柔地洗擦皮膚。

避免過多洗澡,每日一次或隔天一次足以保持衛生。過度洗澡會使皮膚更乾燥,因為它會洗去皮膚上的自然油脂。

在洗澡後輕拍乾燥皮膚,而不是粗暴地擦拭,以減少皮膚受損的風險。

保持皮膚濕潤:

圖片來自 FreePik
圖片來自 FreePik

立即在淋浴或洗澡後塗抹潤膚霜,以保持皮膚的濕潤。選擇擁有抗炎症成分的潤膚霜,這些成分可以幫助減輕濕疹症狀。

使用無香料或低過敏性的潤膚霜,並避免使用含有酒精的產品,因為它們可能會使皮膚更乾燥。

擁有多瓶潤膚霜,隨時隨地可以使用,以確保皮膚在需要時能夠保持濕潤。特別是在晚上睡覺前,塗抹一層潤膚霜,有助於防止夜間癢癢。

避免過度搔抓:

過度搔抓濕疹部位會加重症狀,容易引起皮膚感染。如果感到癢,可以輕輕拍打或輕輕揉搓,而不要用指甲搔抓。

剪短指甲,以減少對皮膚的搔抓傷害。

穿著舒適的衣物:

選擇舒適、透氣的棉質衣物,避免摩擦和擠壓濕疹部位。

避免穿著羊毛或合成纖維的衣物,因為它們可能會刺激皮膚。

避免接觸潛在過敏原:

如果你知道某種物質觸發了你的濕疹,儘量避免接觸它。

這些過敏原可以是洗衣劑、清潔劑、某些食物、寵物皮毛等等。如果無法避免,可以考慮穿戴手套或口罩,以降低接觸。

控制壓力:

情緒壓力可能會加劇濕疹症狀。嘗試學習應對壓力的方法,如冥想、深呼吸、瑜伽或其他放鬆技巧。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飲食健康,多攝取新鮮蔬菜、水果和全穀物。飲水足夠。

避免激烈的體育運動或暴露於極端氣候下,因為這可能會引起出汗,加劇濕疹。

濕疹是一個常見但復雜的皮膚疾病,因人而異,治療方法需要因人而異,最好在醫師的指導下制定個性化的治療計劃。在治療過程中,注意良好的皮膚護理和適當的治療方法可以幫助患者管理症狀,提高生活質量。如果你或你的家人受濕疹困擾,請儘早尋求醫生的建議。

尿布疹,亦稱尿布皮炎是一種常出現在鼠蹊、大腿和屁股附近的皮炎。這個情況常在嬰兒和2歲以下的小孩,直到…

保護自己 – 防曬霜和護膚品 冷颼颼的寒風終於被春天的和暖天氣趕走,也讓人很想在溫暖的戶外陽光下,享…

sun-burn-1000x320

夏天當然要和陽光玩遊戲!曬傷是夏天十分常見的問題。如果你在陽光下停留的時間太長,又或過度照太陽燈,便…

如果你不小心用腳踩到或以手拿起海膽,便有機會被牠們刺傷。被刺到時會即時感到劇痛,並有局部肌肉痛、泛紅…